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2021公司两会高层解读|刘方云: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力支撑

2021-03-26 18:08:43.0 来源:总编室板块

 

江铜作为特大型企业,环绕着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同时,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格局和国家需求侧的改革,是江铜物资采购与工程建设的新背景。这一形势下,公司如何实现材料物资、备品备件和生产设备的高质量采购?如何保障关键生产装备的“自主可控”,如何以重点工程建设保障公司跨越式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刘方云近日接受传媒中心采访,就公司精准保供、国产化推进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解读了公司“两会”工作报告。 

精准保供:高质量采购的重要抓手 

2021年是公司“三年创新倍增”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采购供应和工程建设,一个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个是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抓手。按照公司“两会”精神,两项工作都要再上台阶。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公司物资集中统一采购的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实行物资集中统一采购,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共享内部资源,有利于提升集团品牌的影响力。这一采购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容有变,但采购体制中不科学、低效率、适宜性不强的环节,仍要变革。 

过去一年,全公司采购系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疫情、洪水、中美贸易摩擦、国内为主 “双循环”格局的演变等,带来物资采购的复杂局面。但全公司采购系统经受住考验,保障了物资供应,推进了购销协同,争得了政策红利,公司下达的采购效益、储备资金占用、借贷差等均完成计划任务,锻造了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员工队伍。材设公司在业务创新、信息化建设和基础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保障供应,是物资采购系统的天职。今年是公司特别关键的一年,全公司物资采购系统在保证物资供应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要高质量推进管理创新,紧紧抓住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采购电子商务平台、采购联盟、江铜品牌以及江铜规模优势等,努力做到精准保供,在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准确率、性价比、控风险等方面发力,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不断提高经营水平。 

物资采购供应,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如果采购粗放,会带来综合效益低、资金占用大、库存积压多,材料备件“等米下锅”,甚至由于计划偏差、设备换型等原因造成备品备件闲置浪费的后果。做好采购,并不简单;要实现精准保供,更不容易。 

那么,精准保供有哪些含义呢? 

精准保供,首先是要保障采购计划的准确性。这对采购部门和需求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采购部门要精研市场、精细管理,对于材料物资、备品备件的计划库存、损耗规律、维修周期都要心中有数;生产单位对于材料物资、备品备件等损耗更要有精准预判,对于生产设备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其次要找到最佳性价比。只买贵的,品质过剩,肯定不对;只买便宜的,影响生产,肯定也不行。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佳性价比。但判断最佳性价比,要用数据说话,这就要综合考虑很多变量,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是要坚守服务定位。生产单位好比前方作战部队,材设公司就是后方保障部门,精准采购的最终目标就是为需求单位提供精细、准确、良好的服务。 

第四是要控制好风险。对于一些主流程关键装备备品备件的采购,要有风险意识,将保障装备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率、保持生产高效运行摆在重要地位。控制风险还有一个重要含义,就是防范从业风险。 

第五是增强时效性。物资采购的到货与应用的时间差,如果能够进一步缩短,就能减少物资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现在从供应商仓库直接发货到厂矿一级库、再转运到生产现场的案例并不少见,我认为这是精准采购相当关键的内涵。 

第六是发挥联盟作用。2018年,江铜集团、铜陵有色、金川集团、紫金矿业4家国内铜企共同组建了有色金属行业采购联盟,联盟成员在供应商资源共享、采购信息互通、联合采购、事故件共享、报废物资处置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合作。一些闲置不用的设备、备件、材料,放在这个平台上交易,可以实现互惠互利。特别是一些单体、独体装备,更换频度低,价格又很高,不可能实现储备,不同企业之间相互调剂,这个意义更大。 

随着国家制造体系、仓储物流、信息产业的发展,很多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其他行业的物资储备和供应模式能不能借鉴?我觉得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但精准保供,是确定性的目标。公司整个物资供应体系,要在精准保供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平。 

国产化:关键装备“自主可控”的有效举措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逐步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制造业体系,这是公司备品备件和生产设备国产化的深厚土壤。 

近年来,公司关键技术装备的国产化也取得较大突破。如10.37米×5.19米半自磨、35立方米挖掘机、220吨电动轮、渣包车和大车轮胎等设备和备件,先后完成国产化替代。 

现在,江铜进口的设备和备件占比,已由当初的75%降低到2020年的6%左右,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力支持了民族工业发展。 

江铜6%的进口设备备件材料,尽管占比小,但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一些进口设备以及材料备件,由于国外供应商掌握话语权,往往在什么时候涨价,涨多少价,我们毫无商量余地,存在“卡脖子”的隐患。 

那么江铜6%的进口设备备件材料要不要国产化?我国先进制造业不可否认仍然存在规模和技术上的不足,高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不高,这就带来一些关键设备和备件的国产化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也存在一定风险。但在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下,高端装备做到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江铜国产化的最后“堡垒“。 

近几年,国内两家制造企业与江铜联合开发矿用大车,目前试用效果不错;大型磨机国产化,也取得成功。需要提示的是,国内企业与公司联合进行国产化攻关,我们参与了研发、提供了关键参数,要有知识产权保护和研发成果分享的意识。 

江铜作为国内铜行业龙头企业和江西有色金属产业链“链主”企业,对于推进产业装备的自主可控,肩负使命。因此,江铜下定决心,将最后6%的关键进口设备和备件市场,向国内企业优先开放,以排除极端贸易场景下“卡脖子”的风险。 

江铜希望国内有实力的制造企业、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院所,同江铜科技人员一道,认真梳理,揭榜挂帅,分期推进。江铜将创新机制,运用现有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公司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国产化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另一方面,江铜要加快培育和扶持装备制造板块的发展,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为国内铜产业装备的自主可控提供支撑。我认为江铜涉足装备制造的联合研发,有条件,也有优势。 

江铜是国内最早全套引进国外铜采选冶先进技术的企业之一,经过多年消化吸收,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其中如圆盘浇铸机等装备,经过我们的再创新,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且比原来的更先进更适用。所以公司将装备制造作为九大业务板块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植发展。江铜(德兴)铸造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耐磨铸造产品制造商和矿山装备及相关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江铜(贵溪)冶化工程公司的目标是,打造成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专用设备供应商。江铜装备制造板块,将来也要成为公司甚至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关键装备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此外,公司还要抢抓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以产业智能化改造为契机,发挥公司作为终端用户的桥梁纽带作用,连接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商与信息技术提供商,以股权合作等方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智能采选冶装备的研发、生产,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市场,锻造出江铜新的“杀手锏”技术。这也是一个重要思路。 

项目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支撑 

公司发展项目,以战略为指针,聚焦当下,关注长远。资源项目,是公司未来发展的第一选项;创新项目,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选项。公司在建和筹建的工程项目,是“三年创新倍增”的重要支撑,也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后劲。 

2021年要重点抓好银山矿8000T/日、江铜宏源10万吨/年阴极铜、铜板带公司10000/年,铜箔公司15000/年锂电池、万铜环保等项目,千方百计加快实现达产达标,提升效益。 

要加快推进江铜(国兴)18万吨/年阴极铜冶炼、武铜三期10000/日扩建工程、江铜(清远)10万吨/年阴极铜、天億铅锌银矿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要抓紧抓好墨西哥渣选矿项目和哈钨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二季度开工建设。 

特别是涉及科技创新的相关工程如研究院的研发中心、中试厂房以及成果转化和铜加工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更要高度重视,挂图作战,抓紧推进,确保按期完成,为公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后劲,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公司要发展,项目是关键。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设计审查,加强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管理,严格审查工程设计,组织核准投资概算,确保设计方案更优、投资更省;二是督办项目进度,要进下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效能,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为公司决胜“三年创新倍增”目标,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扬鞭奋蹄;三是保障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公司专业管理部门要在保障工程质量上下工夫,建成更多部优省优工程;四是落实建设标准,国家住建部以及其他专业工程管理机构,对工程建设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要求,我们要坚决保障各类建设标准和建设要求在江铜得到有力落地。 

采购与工程,几乎都是甲方市场,是从业安全的重点监管领域。采购与工程领域曾出现过内部领导员工违法犯罪的沉痛教训。最后我借此机会再次提示:两大领域,都要执行严格监管,让从业人员做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让从业人员做到不想腐。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要让从业人员牢记初心、担当使命,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同时,通过反面案例加强警示教育,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意识,铸牢廉洁从业的底线。 

二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让从业人员做到不能腐。要以今年“制度执行年”为契机,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同时,坚持定期轮岗等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将采购流程固化下来,强化评标专家管理,确保物资采购规范执行。 

三是利用大风控、大监督体系,让从业人员做到不敢腐。加强公司级别的监督管理,对于违规操作、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保障采购风险可控,确保工程、采购等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