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冶新材料车间精碲全自动电积系统正式投产,标志着贵冶在稀散金属冶炼自动化、智能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系统是行业内的首次工业应用,通过工艺优化和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实现了碲生产效率翻倍,为贵冶打造绿色智能工厂再添新标杆。
迎难而上:持之以恒跨难关突破生产瓶颈
精碲产线已运行近三十年。步入老电解房,滚滚热浪瞬间袭来。职工们依靠人力抬运沉重的极板进行装槽、出槽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更需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以往采用的虹吸排液方式,更是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产能提升。
2023年,新材料车间成立专项攻关组,深挖症结,锁定两大“命门”:一是电流密度常年不变,电积效率裹足不前;二是静态电积限制重重,单周期碲产量和转化双双低下。
“欲破困局,必须双管齐下!”团队立下军令状。
初次研讨会上,大家积极发言,新思路不断涌现,新想法相继迸发,并初步规划了“电流密度倍增+首套循环系统工业化”的蓝图。
质疑声随之而来——“密度翻倍,析出碲质量能稳定吗?”“碲电积循环工艺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工业化风险谁担?”
新材料车间副主任祝仕清及时稳定了攻关团队的“军心”:“电解液循环、高电流电积这些技术,在其他电解生产系统中早已成功应用,我们要坚信在碲电积中同样能够实现。”
疑虑消除后,团队成员毅然启动小试。与此同时,车间领导带队赴电解车间学习电解液循环工艺。历经近一年的攻关,团队于年底成功验证了“电流翻倍+电解液循环”新工艺,产出致密均匀的合格析出碲,为实现碲电积产能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齐头并进:全员发力多举措助推工艺升级
2024年年初,新材料车间成功申报了公司一级科研项目《高电流碲循环电积关键技术工业试验研究》,精碲工序全体成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这一年,项目组一边维持着精碲产线,一边持续开展中试实验,验证设备尺寸放大后的新工艺稳定性。同时开始探索论证槽面作业自动化、电解房环境友好化升级的可能性。
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团队成员集思广益,逐一商定解决方案,历经半年时间的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最终以“自动化、智能化、环境友好,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敲定了“工艺优化+全流程自动化改造”的双线升级方案。
2024年年底,现场改造前夕,攻关团队梳理整合了现有的资源清单,进行了严密的新旧系统兼容性论证。“我们采用分区分阶段切换策略,在确保老系统稳定运行,保障全年碲生产任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逐步将设备和资源迁移至新系统,实现‘零停产’过渡。”精碲工序技术工程师曾庆富介绍道。
追求卓越:智造升级全流程自动化释放效能
在厂部支持、多方协作及攻关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新材料车间于今年5月成功完成碲电积系统全自动化升级改造。
改造后,精碲电解房环境焕然一新,电积槽数量大幅精简。新型自动化吊装系统,更是实现了装出槽自动精准定位以及极板的精准抓取与运送。同时,车间创新设计了析出碲洗涤、烘干、破碎一体化装置,最终实现了碲电积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6月,历经设备调试、系统试水,碲循环电积系统带料试车成功,产出一批合格的4N碲锭产品。自主设计的阳极板,使碲电积过程阳极泥产出量减少了90%以上;新的温控与环集系统,使电解房不再是“桑拿房”,现场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短短一年,电解房旧貌换新颜!尽管地方小了,但是产量可以增加一半以上,同时安全性和效率也显著提升。这都是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成果。”职工戴贞洧由衷赞叹道。
碲循环电积系统的成功建成投运,不仅可为企业创造显著经济效益,而且在绿色生产与智能化转型方面树立了行业标杆。(戴贞洧 艾跃宗 陈文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