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在万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赤道的热浪正炙烤着大地。
默迪卡青山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阴极铜项目的建设现场,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一台旋转的巨型设备上——这是由江铜建设承建并成功投入运行的海外首台双18模圆盘自动定量浇铸机。
伴随着冷却水汽的升腾,一块块棱角分明、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合格阳极板被机械臂稳稳取下。
这一刻,不仅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迈入稳定生产阶段,更宣告了江铜建设自主承建的首台海外圆盘浇铸机经受住严苛考验,实现稳定高效运行。
作为青山控股集团在印尼打造的首条阴极铜生产线,江铜建设深度参与其中,该产线以废杂铜为原料,通过火法精炼与电解精炼工艺生产高纯阴极铜。
“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关键的2平方熔炼炉、160吨阳极炉等火法主体设备,更是成功交付并调试了双18模圆盘浇铸机,可以说,这条产线的心脏由我们亲手打造。”说到这里,项目负责人眼中满是骄傲。
诚然,从设备设计、供货到安装指导、调试运行,江铜建设技术团队提供了全链条技术服务,确保了这条承载着公司海外核心装备应用突破的生产线顺利贯通。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让这台漂洋过海而来的圆盘浇铸机矗立在海外土地上,绝非易事。漫长的施工周期本、顽固的沟通壁垒与本土施工力量的局限,让前进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在热带季风的吹拂下,印尼的天气呈现去两个极端。旱季的极端高温常把施工现场变成巨大的蒸笼,厂区气温常突破40摄氏度,地表温度直逼45度。热浪席卷,汗水浸透的工服紧贴在工程师们的背上,滴落在滚烫的设备外壳上瞬间蒸发。
这样的环境对精密设备的调试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影响圆盘浇铸的精度,损害阳极板质量。绵绵无期的雨季则让项目团队不得不戴上工期的枷锁起舞,从漫长的设备运输,到前期的土建施工,被雨水打断的施工不计其数。
同时,语言与文化的隔阂,使得技术指令的精准传递和理解时常受阻。面对如此复杂的冶炼装备,本土施工人员经验与技能的不足,致使许多精细安装和基础调试工作需中方工程师反复示范、手把手指导,项目高效推进面临严峻挑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面对圆盘浇铸机调试初期遭遇的各种问题,项目负责人率领技术团队,在热浪包围的设备旁连续鏖战数十小时,一遍遍校准参数,优化控制逻辑,直到设备稳定运行。
为了克服沟通障碍,工程师们将复杂的操作步骤分解成直观的图表和简单指令,利用翻译软件和肢体语言耐心交流。针对当地工人技术生疏的问题,江铜建设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从最基础的设备认知到关键操作要领,进行高强度、点对点的实操带教。
面对贯穿整个项目的工期压力,团队迅速调整策略,优化流程,开启24小时轮班模式,只为抢夺宝贵的安装调试窗口期。这些日夜兼程、多线作战的努力,最终确保了这台“海外首台”圆盘浇铸机一次试车成功,为项目如期点火投产出铜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
此刻,回望首批阳极板产出的场景依然令人振奋:金红色的铜水从阳极炉奔涌而出,精准注入稳定旋转的圆盘模具中。现场爆发的掌声与欢呼,则是对团队数月艰辛付出的最好回响。
首板下线只是新征程的起点。当前,项目团队正全力以赴,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精益求精,保障这条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产线持续稳定运行,源源不断地产出高品质阴极铜。
展望未来,江铜建设将以此为基石,不断深化在核心工艺装备海外应用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将“海外首台”的突破转化为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以更稳健的步伐深耕海外矿业冶金建设市场,持续提升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文/陈龙辉 图/谢军、朱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