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万马奔腾耀江铜 | 从“迷路”到“领路”

2025-07-04 09:02:40.0 来源:宣传教育板块

2022年的夏天,一场瓢泼大雨,让初来乍到的德铜泗选生产运营室技术员魏亦桐,在厂里迷了路 

“现场取样后,彻底在厂房里转晕了。”雨水顺着安全帽滑落,打湿了记录本,这位北方小伙有点蔫了 

陌生的环境庞大的厂房迥异的气候,魏亦桐职场“第一课”。然而也正是这场雨,激起了他那股“头铁”的倔劲儿 

“多跑几趟总能记住!”从此,他成了老师傅身后的“小尾巴” 

他们经常穿梭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一个教得细致,一个学得认真。短短三个月,魏亦桐不仅摸清了厂区每个角落,更把浮选机、立磨机的工艺参数嚼熟 

很快,真正的考验来了。2024年3月,国内首次应用于斑岩铜矿破碎的二期高压辊改造项目上线 

摸索出这台“大块头”的最佳运行参数,成了投产成功的关键。魏亦桐主动扛起了每周一次的取样检测重任。 

第一周数据出来,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他眉头紧锁,立刻找到主任朱圣林汇报。接下来的日子,他与这个“大家伙”较起了取样-检测-分析的循环中,通过不断调整辊间距、斜插板开度,他与团队最终让设备“吃”下了更多的矿石,为整个碎矿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实战经验,让魏亦桐心里更有“谱” 

高压辊步入正轨,配套的旋流器改造接踵而至。这一次,魏亦桐战场从轰鸣的设备旁,转移到了无声的数据里。 

“一次取样要跑8个关键点,每个点取4到5次,算下来就是近40个数据。”这活儿折腾,但魏亦桐乐在其中,“这能让我把整个流程摸得更透。” 

面对海量数据,他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检测数据有时出得慢,我就攒够一周的量,专门抽一个下午,啥也不干,就闷头分析。” 

这个看似“笨拙”的办法,却总能让他在纷乱的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到那把优化工艺、提升指标的钥匙 

依托扎实的前期数据分析,魏亦桐团队成功将复杂的串联分级工艺改造为更高效的单级分级工艺,将高压辊带来的破碎“优势”淋漓尽致地转化为了生产“胜势”,实现了原矿处理量的突破。 

平台刚搭好,市场的机遇发出了新的召唤。随着钼价上涨,提高选钼回收率成了全厂的头等大事。 

这一次,魏亦桐加入了攻关团队他每天要面对和追踪大量关键数据压力一点不比设备调试小 

路是“头铁”闯出来的,活是实打实干明白的。 

转眼三年作为“优秀生”来到厂里的魏亦桐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心里不慌了”“刚来时啥都懵,现在该干啥、怎么干,心里都有数。” 

实验室分析的每一份数据,都承载着几代江铜人的智慧与汗水,魏亦桐紧握着这沉甸甸的接力棒。 

天还是会下雨,厂也还是那座厂,但他目光坚定,正加速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祝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