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桥头“十字路口”:一盏永不熄灭的文明信号灯

2025-06-30 16:37:40.0 来源:总编室板块

编者按:星河滚烫,爱在身边。2024年度“江铜好人”如约而至。他们或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或见义勇为、无私救助,或敬业奉献、勇创佳绩,或孝老爱亲、名播邻里,或爱国拥军、退伍不褪色……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连缀成江铜最动人的精神图谱。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束光,照亮前路;每一份坚守都是一团火,温暖人心。愿这些温暖的故事,能唤醒每个人心底的善意,让“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清风,吹遍江铜的每一个角落,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桥头十字路口”:一盏永不熄灭的文明信号灯 

这是德兴铜矿中学桥头,学生放学回家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十来岁的花季少年,或打闹,或嬉笑,或烂漫……花季的人生,每天都在这个十字路口中延伸、成长。 

就是这个路口,连接着矿区通往采区的路,连接着学校通往回家的路,每到清晨上学、中午放学,正赶上职工下班,这平时流量不大的十字路口,人流、车流繁忙交织,立刻沸腾起来。 

谁来守护这“花”一般的少年,谁来守护这少不更事的成长? 

在德兴铜矿中学桥头,每天上演着最朴素的守护仪式。那些荧光绿的身影如同精准的计时器,在每一个上学日的清晨与午后准时出现。 

长大后,我成为了你 

 

2023年9月1日,新入职员工杨帆首次站在桥头。目睹学生们纯真的笑容,他仿若看到了往昔的自己。 

“在学生时期,我便对这些前辈心怀敬意。未曾料到,终有一日,我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杨帆记得那年夏季,暴雨倾盆,桥头积水成河。岗员们手挽手搭建起“人桥”,护送学生安全通行。雨水模糊了视线,但他们的身影格外清晰。 

那一刻,年少的杨帆深深记住了,那份让他“安心”的默默守护。直到长大成人,他渐渐明白人生有太多的十字路口,而有人悉心守护的路,行走得如此踏实。 

这期间,因改革铜矿中学划归德兴市管理,“爱心护学岗”不曾中断;这期间,有岗员退休、调离,“爱心护学岗”员不减反增。 

“爱心护学岗”的影响力如同涟漪般扩散,不断壮大,已发展至近70人,从矿区职工到消防员、退休人员甚至十公里外的居民。 

在他们的悉心守护下,从这个桥头走出去的学子,有如杨帆那样成为矿山的建设者,更多的则走向国家的四面八方。 

而这些学子如同涟漪般扩散的,又是什么?也许正如杨帆那样,“真正站在这里,才体会到了满足和责任。” 

我愿作孩子的灯塔 

 

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满足和责任? 

清晨6点半,薄雾弥漫的桥头准时出现一抹荧光绿。55岁的张祖辉整理了一下反光背心,站稳、吹响哨子、抬起手臂,以标准的姿势引导着车流与人潮。 

这一站,就是27年。 

杨帆依稀从前辈口中得知,校方曾提出增设红绿灯的建议,但因管理权限方面的原因未能落实。 

“没有红绿灯,咱们就当‘人形红绿灯’!志愿服务、义务执勤!”保卫部的党员主动组成“爱心护学岗”,以自身力量筑起安全屏障。 

当时,消息一经发布,当天就有6名党员主动报名! 

大家学习交通法规、苦练指挥手势,干劲十足,一点儿不含糊。1998年7月6日,志愿者们姿态端正、精神饱满地来到桥头,“爱心护学岗”正式成立上岗。 

每个工作日,他们准时来到十字桥头,孩子上学、放学时间一到,暂停来往的车辆,引流过往的行人,为孩子留出安全通道。 

“原来我们的每一次嬉笑打闹,都是因为有人承受了守护重担。”杨帆说,27年来,岗员穿破了30多件反光背心,用坏了50多个口哨。 

面对“所图为何”的疑问,如今的杨帆比任何人都明白“孩子们平安,比啥都值!” 

站在桥头十字路口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孩子的红绿灯,就是他们的引路灯塔。 

这不是简单的交通疏导,而是一场关于文明传承的庄严仪式。这价值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回馈,成为他们内心最璀璨的明灯。 

就在这一刻,平凡的生命被赋予了意义 

永不停歇的接力 

 

每天,当德铜环卫人员郑宏沿着熟悉的街道一路清扫,总会与“爱心护学岗”打个照面。 

“暑往寒来,孩子们上学,他们上岗。这活儿,一般人真扛不住。”郑宏感慨道,三伏日的地炉火般的烫,三九天的风刀子似的刮,“爱心护学岗”愣是没缺过一天勤。 

郑宏说,因为工作原因,孩子上学她没法接送,有他们在,她放心不少。 

“叔叔吃早餐了吗?”“叔叔,给你张纸巾擦擦汗。”渐渐地,岗员们的身影成了学生们上下学路上最熟悉的陪伴,也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温暖与感恩的种子。 

最崇高的致敬是践行。 

杨帆看到,“爱心护学岗”的感染下,行人不再急匆匆地横穿马路,而是耐心等待指示;司机们更是减缓速度,主动礼让,甚至摇下车窗、点头致意。 

曾经纷纷攘攘的桥头路段,如今秩序井然,暖意融融。 

“爱心护学岗”不仅为学生们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更点亮了这座矿山的文明之光,让文明、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个人的心中传递开来。 

这座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却有着比机械信号更温暖的存在。当越来越多的“杨帆”选择接过这一棒,这场没有终点的爱心接力赛便获得了永恒的意义,那斑驳的标识牌也因此永远闪耀如新。(魏湘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