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星河滚烫,爱在身边。2024年度“江铜好人”如约而至。他们或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或见义勇为、无私救助,或敬业奉献、勇创佳绩,或孝老爱亲、名播邻里,或爱国拥军、退伍不褪色……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连缀成江铜最动人的精神图谱。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束光,照亮前路;每一份坚守都是一团火,温暖人心。愿这些温暖的故事,能唤醒每个人心底的善意,让“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清风,吹遍江铜的每一个角落,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江铜好人”胡辉:在图纸的脉络里勾画未来
轰鸣的车间里,一台球磨机骤然停摆,空气仿佛凝固。老师傅们围着设备焦头烂额,汗珠砸在地上,晕开了模糊的痕迹。
这时,一个身影挤进人群,他猫腰钻进狭窄闷热的设备底部,手电筒的光束在角落里细细扫过。
“备用回路就在这里!”胡辉惊喜地喊着,刚刚脑海中闪过的老图纸上面的标注果然没错。
片刻后,震耳欲聋的机器运转声再度响起,工友们望着这个90后小伙,仿佛看见一张张图纸成了“精”。
好奇种下匠心的种子
师傅们常打趣胡辉:“这小子恨不得把图纸吃进肚子里!”
他对电路的“痴迷”,始于一台“牺牲”的电视机。
12岁那年,他偷偷拆开家中的电视,接错线路的瞬间,这个“大方块”飘出一团青烟。
挨了一顿打的胡辉却盯着散落的零件两眼放光:“原来电流会‘发脾气’!”从此,家里的闹钟、风扇、锅灶等电器总在他手里“神秘解体”,又“起死回生”。
因着这份从小到大的热爱,胡辉报考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2011年,他加入国内最大铜选矿厂——江铜集团德兴铜矿大山厂,成为一名普通电工。
入职首日,胡辉被车间里的景象震撼——球磨机如巨兽般在咆哮,线缆如血管般在设备间蜿蜒。
“纵横交错的电路就是设备的‘语言’。”他暗下决心,“我必须读懂它。”
值班室里那些泛黄、褶皱的老图纸,成了胡辉最亲密的老师,他也成了这间屋子的“钉子户”。下班后工友们陆续离去,胡辉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各式的设备,手上哗啦啦翻着图纸,来回比划,复盘着运行原理。
图纸被他翻得卷了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符号,手指也被纸页划出细小血痕,师傅们开玩笑:“再看纸都要‘烧’出个洞了!”
“没那么夸张,只是当时看不懂,就天天守着设备对照图纸,直到它们能在我的脑子里活起来。”胡辉笑着说。
努力总是会有回报,从普通电工到高级工再到高级技师,胡辉迅速成长了起来。
从“解密者”到“设计者”
随着技术的日益精进,胡辉的“战场”不断拓展。
2022年,数字化矿山建设浪潮涌动,大山选矿厂也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解决球磨机高能耗、稳定性差的瓶颈问题。
胡辉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投入技术攻关。刺鼻的机油味、持续不断的机器嗡鸣、高温闷热的空气,组成了他们的日常。
“找不到他人,你就去设备旁的角落看,准在那窝着一团!”工友们说胡辉总是“夹缝”里涂涂画画。
他把设备电路图当“宝贝”,用三色标记笔在老图纸上写下新的注解——红色部分是常见故障点,蓝色部分标明了优化建议,而黄色部分是留给徒弟们的思考题。
2023年,大山厂高压柜升级改造,看着线号模糊不清的图纸,大家都在摇头:“这哪里是改造,简直是考古!”
胡辉“闷着头”去了档案馆,翻出了尘封30年的图纸。
校验工作漫长而枯燥。逐一核对旧线路、线号,用放大镜一遍遍确认标记,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又一个月,他重新绘制了所有图纸,并对原先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了优化,整个供电系统“焕然一新”。
而高压柜的更换只能在每年一度的年检期间进行,时间极其宝贵。为了“抢时间”,胡辉远赴厦门的工厂,对生产中的高压柜进行安装尺寸、动力电缆进线孔距、高度的详细核对,确保安装过程万无一失。
当得知全新的高压柜比预计时间提前两天投入运行,大幅提升了供电安全性与稳定性时,胡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设备升级,绝非换个部件那么简单。”胡辉经常念叨,指尖在图纸上划出一道弧线,“每一条线路都互相影响,有异响就一定有故障,而电缆的温度可以判断出负载状态……”
对他而言,这些已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直觉。他从老图纸的“解密者”,变为新图纸的“设计者”。
大山厂球磨机能耗直降20%,运转率超97%,达到世界先进水平;7号球磨机应用“数字孪生系统”,处理量提升6.5t/h;旋流器控制改造项目的完成,节约成本160万元,成果已推广至其他矿山……胡辉和他的团队在设备的每一次运转中逐渐勾勒出效率与智慧的新图景。
如今,胡辉的“战场”已从设备一线延伸至生产调度室。
安全帽在他的额头压出深痕,他说:“这是我的‘升级勋章’!”作为一名调度员,他开始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矿山运行的每一次脉动,他深厚的“图纸功底”,也让他能精准判断每一个指令带来的连锁反应。
我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
一个个专利技术、一本本荣誉证书、一项项创新创效……拥有这些的胡辉,是名副其实的班组模范。
“我不是在练什么独门绝活,得让更多人理解设备的‘语言’。”胡辉化身电工“教练”,以德铜技术协会为平台,设计了“电气故障排查挑战赛”。
他倾囊相授,想要培养出一批技术“王牌”。
胡辉的徒弟张思霖第一次参加“挑战赛”时,看着复杂的变频器图纸脑袋发懵,有些手足无措。
比赛结束后,胡辉将那张图铺在地上,给他一点点讲解着电流路径,却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张思霖跟着师傅的思路“走”了一遍,一瞬间茅塞顿开。
“最重要的是静心,一步一步拆解,答案就在图纸里。”胡辉既教技巧也教心态。
“那次我女儿过生日,她让我给她念故事书。讲到一半,接到小张的电话,告诉我他夺冠了,说实话,听着比我自己拿奖还激动。”胡辉说,“我就正好把陪那小子训练的事当故事讲给我女儿听,是他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嘛!”
其实,张思霖在全省“天工杯”技能大赛夺冠只是年轻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冰山一角”。胡辉的班组已有3名“省级技术能手”,所带的QC小组也多次获得“有色金属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国家级荣誉……是真正的“群星闪耀”!
“我想跟上师傅的脚步!”胡辉的徒弟们总会这样说。
而胡辉说:“你们要超过我的脚步!”
最近,胡辉又在筹备下一次技术交流活动。
“今年,我琢磨着增加新挑战项目,还原真实的生产场景,锻炼一下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夜值班,胡辉仍习惯在图纸上写写画画,多年前那个对图纸痴迷的少年不会想到,他拆解的不只是电器,更是传统工业的桎梏。
那些描摹过无数次的线条,连向的是智慧矿山的未来。(谢文雨 汪勤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