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江铜好人”王冬华:在平凡之中传递爱与责任

2025-06-19 14:38:59.0 来源:总编室板块

编者按:星河滚烫,爱在身边。2024年度“江铜好人”如约而至。他们或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或见义勇为、无私救助,或敬业奉献、勇创佳绩,或孝老爱亲、名播邻里,或爱国拥军、退伍不褪色……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连缀成江铜最动人的精神图谱。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束光,照亮前路;每一份坚守都是一团火,温暖人心。愿这些温暖的故事,能唤醒每个人心底的善意,让“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清风,吹遍江铜的每一个角落,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江铜好人”王冬华:在平凡之中传递爱与责任 

广东增城新塘镇城中村的一间出租屋内,清晨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煮面,是江铜南方公司员工王冬华与妻子董琴艳难得的温馨时刻。 

在这平凡普通的烟火气背后,是王冬华这位来自湖南衡阳的汉子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韧肩膀,扛起家庭重担,负重前行,在生活的风雨中为至亲们撑起了一片天,以自己的无私奉献传递出爱与责任。 

爱,撑起一片天地 

 

王冬华生于农家,为家中次子。年少时父亲病逝,稚嫩的肩膀早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生活的艰辛,让他更深切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在组建起自己的幸福小家后,王冬华始终铭记母亲的操劳与不易,毅然将母亲接到身边,精心照料,践行“百善孝为先”的古训。 

麻绳专挑细处断。 

2008年,王冬华的哥哥突遭意外,生命垂危。面对巨额手术费和大嫂的无助,王冬华挺身而出:“全力抢救!钱,我想办法!”他四处奔走筹款,甚至不惜借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凑齐了手术费。

然而,命运再降考验。大哥术后生命虽得以保全,但大脑神经受损,导致下肢瘫痪,生活无法自理。 

家庭重压之下,大嫂弃家出走,只留下三岁侄女。面对残疾的兄长、年幼的侄女和年迈的老母,生活的重担仿佛要将这个家压垮。 

王冬华没有犹豫。他毅然张开双臂,将大哥和侄女接到自己家中,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共同生活。从此,七口人共处一室,王冬华用坚实的肩膀,扛起了两个家庭的全部重量,为至亲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地。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大哥身心状况逐渐好转。没过几年,王冬华又倾囊相助,为大哥修缮了破旧的房屋,助其重拾生活的安稳。 

当被问及为何付出所有,王冬华话语铿锵:“血浓于水!很多事情没得选择,但是家人们需要我,我就得撑起这片天!” 

爱,在平淡中相守 

4月17日,广东增城新塘镇。天蒙蒙亮,妻子董琴艳便煮了一锅荷包蛋煮面。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顿饭的时间不多,“平时都在单位吃早饭,能省下一些钱。”王冬华说。 

年轻时,王冬华与妻子董琴艳在外打工相遇相识,相结连理。 

“幸好是遇到了她。”王冬华说,自己的脾气有点犟,认定的事情就必须去做,而妻子董琴艳无条件在背后默默地包容和支持。 

“老婆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事情都是先考虑我的感受。”王冬华感慨。 

结婚前,王冬华就坦诚地告诉董琴艳,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年迈体弱,自己是家中的顶梁柱,跟着他,就意味着肩上要挑起千斤的重担。 

“他人挺好,我看中的是他的人,不是钱和经济条件。”董琴艳义无反顾。 

2016年,为了改善家人生活,王冬华和妻子一起南下广东。王冬华入职广州江铜铜材有限公司,成为生产线上一名铸机操作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 

“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家里几个小孩,还有双方的父母。”董琴艳说,尽管没什么存款,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两口子从未为了钱争吵。 

大哥残疾之后,王冬华夫妻俩便把侄女王梦妮带在身边一起生活,视如己出。 

然而,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董琴艳的弟弟,因为车祸去世,赡养老人的压力陡然增加。 

“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王冬华、董琴艳两口子咬着牙,挺过了最困难的那几年。如今,自己的儿子和侄女王梦妮都已长大成人,有了挣钱的能力。 

去年董琴艳生日,王冬华悄悄买了一对耳环……二十多年相守相伴酿成的爱,简单、平淡而执着。 

爱,是可以传递的 

 

广东增城距离王冬华的老家衡阳600余公里,王冬华经常奔波往返。 

距离,从未阻隔王冬华对亲人们的爱。一根电话线,成为传递关爱的温暖通道。 

每天下班回来,或是上班之前,王冬华都要给湖南老家打个电话。 

“妈,您身体还好吧?大哥最近怎么样?孩子们学习还顺利吗?” 

声声叮咛,饱含千里之外的惦念。王冬华细致关心着家人的生活点滴,将浓浓的思念与牵挂融入一句句问候之中。 

有一次,电话里传来大哥摔伤骨折住院的消息。王冬华心急如焚,不假思索地立即请假,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老家。 

在医院,大哥行动不便,王冬华不辞辛劳,跑上跑下,忙着缴费取药,同时还常常背着兄长去做检查、如厕,悉心守护照料起居。 

路途劳顿、工作压力、心头忧虑,都未能让他退缩半步。每一个看似寻常的举动,都浸透着深沉的关爱与无尽耐心。 

这份爱与责任,悄然播撒在下一代心田。 

王冬华的大儿子王金龙深受父亲担当精神的感召,立志报国,光荣参军,在退伍后主动放弃了留在广东的机会,回到湖南老家,只为方便照顾年迈的奶奶和患病的大伯。 

而大哥的女儿王梦妮,在王冬华夫妇精心抚育下,也已长大成人,在参加工作后,用自己的工资给叔婶挑了衣服,买了礼物。 

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在王冬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朴素而强大的力量:爱,可以传递,能够温暖人心,更能照亮前路。(郭奕 林嘉琪 严婍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