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少帅第一次踏进金德铅业熔炼一车间时,他或许不会想到,十二个月后,那堆放置在角落的底吹炉镉烟灰会在他的手上“重生”:不仅顺利解决了烟灰堆积的环保和仓储之困,还为金德每年额外带来了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2023年秋天,怀揣着 “让科研落地” 的决心,赵少帅主动报名加入集团研发人员培养锻炼计划,从研究院走进金德铅业的生产一线。眼前的场景让他震撼:仓库里积压着上千吨底吹炉烟灰,这些年复一年循环返炉的废料,不仅占用大量仓储空间及在制品积压,还因镉元素富集导致烟气处理负荷激增,甚至成为制约企业扩大精矿处理量的 “拦路虎”。
“这些烟灰不是垃圾,而是被错放的资源。” 在金德铅业熔炼三车间、精炼车间的蹲点学习中,赵少帅敏锐捕捉到关键信息:烟灰中镉的物相以硫酸镉为主,易溶于水,而铅以硫酸铅形式存在,可通过简单浸出实现分离。这个发现让他眼前一亮——如果能将镉高效提取,既能解决环保难题,又能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
说干就干,赵少帅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从实验室小规模实验开始,他们像“炼金术士”般反复调试参数:浸出液固比、pH 值、温度、次数…… 每一组数据背后都是数十次的参数优化。“记得第一次电沉积实验,看着阴极板上薄如蝉翼的镉层,我们既兴奋又焦虑——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 赵少帅回忆道。
为攻克工业化生产瓶颈,团队采用“循环浸出”工艺,利用滤液二次浸出使镉离子浓度提升;针对杂质可能影响产品品质问题,他们开发出 “双氧水氧化+pH 调控” 净化技术,将杂质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电沉积环节,通过优化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和添加剂配比,最终使阴极镉纯度在 98%以上,能够作为产品出售变废为宝。
2024年下半年,小型工业验证试验启动。当百公斤级的阴极镉从电解槽中缓缓升起时,车间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套历时8个月研发的工艺,终于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数据显示,该工艺可使镉浸出率达87% 以上,电沉积直收率超90%,按年处理100吨镉计算,预计年创效约200万元,同时能够缓解千万元的在制品积压。
“以前处理烟灰要倒贴钱,现在每吨能卖上万元,赵工让我们堆积这么久的烟灰‘重生了’!” 金德铅业生产部负责人感慨道。更重要的是,这套工艺破解了企业的“环保困局”:浸出渣中的铅可返回底吹炉再利用,净化阶段产生的砷酸铁、氟化钙等废渣也能固化处理,整个流程实现“零废水排放”,从源头消除了镉污染风险。
如今,赵少帅的身影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刚接受完采访,他又回到金德铅业,带领团队推进工艺优化,计划通过电解液循环利用和设备升级,将阴极镉生产成本再降10%。
“科研的价值不在于纸上谈兵,而在于让技术真正扎根车间、服务生产。” 这位年轻的工程师眼神坚定,“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粒工业废料都能在循环经济的链条中重生。”(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