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研发员的科研日记 | 风雨彩虹 “科研玫瑰”

2025-06-03 14:14:13.0 来源:宣传教育板块

清晨七点,贵溪冶炼厂的硫酸车间已是一片忙碌。李梦雪和她团队的两名女博士如往常一样套上工装、戴上安全帽,一头扎进轰鸣的设备群厂房中。这是她们在贵冶实习的第156天——虽没有倒班,但正式工业化验证试验期间雷打不动的十二小时工作,让已经开始褪色的工装成了这群“科研玫瑰”最硬的勋章。 

“实验室的数据和生产线之间,差着100个‘现场变量’。”李梦雪这样总结初到贵冶的冲击。她领衔的科研团队接到的首个任务,是攻克硫酸车间废水COD(化学需氧量)的波动难题。 

“小试阶段,其实是比较轻松也比较顺利的,因为我们只需在实验室安安静静进行试验,只要实验数据达到我们预定的标准就行了。”李梦雪笑着说道。 

但当贵冶硫酸车间决定将实验搬进车间工艺生产流程验证时,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李梦雪记得第一次直面这组数据时的震撼:“实验室的废水模型太稳定了,真实生产线的波动像在打游击。 

面对波动的废水数据,姑娘们把实验室“搬”到了车间角落:铁皮柜当实验台,轰鸣声中扯着嗓子讨论方案,沾着废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百余组数据。 

“降COD不是撒药就行,得学会和废水‘对话’。”李梦雪轻点控制大屏,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进水流量、场面水混入比例等参数。针对波动剧烈的生产数据,她们开发出一套独特的动态投药模型:将调节药剂泵的转速与将流量联动,像给废水开出一张张“动态处方”。 

这套算法背后是这群科研玫瑰爱“较真”的态度,“药剂投加比例差20毫升,效果就天差地别,恰好,女生的敏感度是天然优势。”李梦雪笑着说道。 

她还记得在正式工艺生产试验阶段,团队连续7天,24小时不停在近40℃高温现场调控药剂投加,并配合车间指标及时调整现场加药管道,还要时刻盯紧药剂补给罐,最终用催化剂协同药剂,将COD数值稳定下来。当实时监测屏显示的数值长时间平稳时,连车间老师傅都感叹:“这群丫头比精密仪器还较真!” 

“有人觉得重工业是冰冷的,但我们在这里读懂了另一种浪漫。”李梦雪面对着硫酸车间现场的水流。远处,新冶炼出的阴极铜泛着赤金光泽,而硫酸车间电子屏上的COD数值始终稳稳亮着绿灯,它宣告着科研的“她力量”正在闪耀。(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