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星河滚烫,爱在身边。2024年度“江铜好人”如约而至。他们或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或见义勇为、无私救助,或敬业奉献、勇创佳绩,或孝老爱亲、名播邻里,或爱国拥军、退伍不褪色……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如散落人间的星辰,连缀成江铜最动人的精神图谱。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束光,照亮前路;每一份坚守都是一团火,温暖人心。愿这些温暖的故事,能唤醒每个人心底的善意,让“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清风,吹遍江铜的每一个角落,汇聚成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江铜好人”吴修程:二十载孝老爱亲,用爱书写人间至情
在岁月的长河里,无数平凡人如同点点微光,默默散发着温暖。1971年8月出生的吴修程,是江铜集团武山铜矿选矿车间的一名普通职工。他正是这样一束温暖的光,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在孝老爱亲的路上,书写了一段充满深情与担当的不凡故事。
时光倒回二十年前,那时的吴修程家庭和美,夫妻情深,家中总是洋溢着温馨。他的父亲曾是武山铜矿的职工,因长年在井下工作,退休时不幸患上了职业病——Ⅲ期尘肺。母亲则是农民,退休后回到老家,但因身体虚弱,2003年便被接回矿区由家人照顾。这一照顾,便是整整二十年。
父亲饱受尘肺病的折磨,痛苦不堪,后来心梗、脑梗又接踵而至,身体急剧衰弱,生活几乎无法自理。与此同时,母亲也未能幸免于病痛的侵袭,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行动日渐迟缓不便,记忆力也一天天模糊消退。
看着双亲被重病如此摧残,吴修程明白,自己就是这个家唯一的支柱。照顾父母的重担,他责无旁贷,没有丝毫犹豫,便毅然将这沉甸甸的责任扛在了肩上,踏上了这条漫长而艰辛、却浸透着深深亲情的守护之路。
2022年,吴修程90岁的父亲走到了生命尽头。弥留之际,老人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嘱托:“一定要好好照顾你妈,她这老年痴呆……”吴修程坚定地回应:“爸,这是我的责任!”送别父亲后,他照顾母亲的心更加细致。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透,时针未过六点,吴修程便准时起身。他细心地为母亲梳头擦洗、更换尿不湿,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意。早餐时,他耐心地一勺勺喂饭,看着母亲慢慢张口吃下,眼中便流露出欣慰。待母亲吃完,他也不忘用手帕轻轻擦净母亲嘴角的饭渍。将一切安顿妥当,他才匆匆赶去上班。日复一日,始终如此。
然而,母亲的病情不断加重,意识愈发模糊。曾经熟悉的面孔在她混沌的记忆里渐渐消散,连日夜照顾她的儿子也变得陌生。有时,母亲望向吴修程的眼神里充满了疑惑,甚至会抗拒他的照料,流露出不耐烦。每当这时,吴修程心里便是一紧,难过与委屈交织——为母亲倾注了所有心血,却换来她的遗忘,多想再听母亲唤一声自己的小名……
但他从未将这份失落表露出来。他默默承受着,不断告诉自己:母亲只是病了。他自我鼓励,要像母亲当年呵护幼小的自己一样,去包容、关爱眼前这个“老小孩”。于是,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挂上笑容,回到母亲身边,轻声细语地和她说话,讲述过去的趣事,哪怕只能换来母亲片刻的宁静,他也觉得无比值得。
随着母亲年届86岁高龄,病情进一步恶化,身体机能持续衰退,甚至失去了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面对这令人棘手的状况,吴修程没有丝毫嫌弃。他抱着母亲去清洗,为她换上干净衣物,整理好衣角裤脚。在他眼中,母亲永远是最需要呵护的人,无论她变成什么样子。即使他自己因长年劳累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告诫“不能再抱重物”,他仍一次次坚持将母亲抱起。
“母亲只是生病了,我们把她当一个老小孩就行了,我能做的不多,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尽了吴修程内心的纯粹与坚定。二十年来,在这琐碎而繁重的照料中,他从未厌烦,早已将守护母亲视为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幸福的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修程的身影始终守在母亲身旁。二十载光阴悄然滑过,那份细致入微的照料,早已化为最寻常也最动人的风景。他的故事,无声传递着孝老爱亲的真谛:这份源于血脉的爱与责任,经得起岁月淬炼,终将散发出温暖而不灭的光芒。(刘文、陈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