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我心中的江铜牌 | 跨界电工 金心铸剑

2025-05-13 14:12:34.0 来源:宣传教育板块

2021 年除夕,银山矿区沉浸在喜气祥和的氛围中。韩金剑哼着小曲,正收拾行囊准备返家团圆,手机突然响铃,一条紧急消息传来——“圆锥给矿皮带跳停,生产告急!” 他立刻放下手中的行囊,径直朝选矿厂磨浮车间奔去。这一刻,注定是他五年电工生涯中无数个“逆向而行”的缩影。 

跨界者的 “笨拙” 突围战 

2019 年秋,当27岁的韩金剑从永平铜矿中控室走向银山选矿厂电工班时,手里攥着的是一张“跨界入场券”。非科班出身的他,第一次拿起万用表时甚至分不清表笔正负极,跟着师傅巡检设备时,面对系统控制柜里密密麻麻的线路,只觉得像天书。 

“记得第一次拆接触器,螺丝掉在槽钢缝里,我蹲在地上摸了10多分钟。” 回忆起学徒时光,他的眼角泛起笑意。 

但这个平时不善言谈的小伙子却有股子“虎劲”。师傅罗开文记得,每次巡检他都揣着笔记本,设备型号、接线图、操作要点记得比教科书还细;下班后别人去食堂,他却拎着打包的饭菜,一头钻进排班室就着《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这本书下饭,书页间的一道道皱褶记录着他的求知路。 

五年间,他与百余张电路图“促膝长谈”,右手食指被螺丝刀磨出厚茧,三双劳保鞋被磨去棱角……在设备的嗡鸣震颤里,硬是把选矿厂442台套电气设备的“脾气秉性”摸了个透。 

犹记得2023 年 3 月的一个晚上,立磨机突然“罢工”。值班电工赶到现场,围着设备转了好几圈,就是找不到毛病。正在吃饭的韩金剑看到维修群的消息,碗筷一放就往现场跑。他在设备间来回穿梭,有条不紊地展开排查,很快发现是连接设备的电线出了问题,导致电力传输不畅。找到问题症结后,他迅速和大家一起换上备用电线,不到一小时,立磨机又“轰隆隆”转了起来。这个曾被人质疑“半路学技术成不了事”的年轻人,却已能独当一面了。 

创新者的 “智造” 攻坚路 

2022 年,银山矿业选矿厂吹响数字化转型号角,韩金剑的“战场”从故障检修转向系统革新。在精矿车间,他盯着频繁跳闸的浓密机眉头紧锁:传统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还暗藏安全隐患。连续两周,他带着万用表蹲守现场,记录下100 多组运行数据,在办公室画出的控制逻辑图铺满了整张办公桌。 

“敢想敢干更要能干!”他牵头改造的“两机台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让过滤机与浓密机实现数据互通,2个操作岗位从此“一键启停”。当第一台设备在现场触摸屏幕上精准同步运行时,现场操作工老张感慨:“以前每班得跑断腿,现在小韩让设备‘听话’了。” 

更硬的骨头在除铁系统。顽石破碎机因钢球堵塞年均故障 30 小时,成为生产瓶颈。 

韩金剑带着团队在皮带廊蹲点,发现两台电磁铁会同时离开皮带放铁,致使钢球无法及时清除,引发破碎机堵塞。 

为此,他发挥专业能力,带领团队设计电气联锁装置,编写近百条控制程序,强制两台除铁器协同作业,避免同时放料。经此优化,顽石破碎机故障时间缩减5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改造当天,看着杂质被精准剔除,银山矿业选矿厂主任电气工程师刘教敏拍着他的肩膀说:“这一刀,砍在痛点上!” 

五年深耕,他主导的 23 项创新改造如同 23 根智慧的纽带,将传统产业与数字科技紧密相连:尾矿库环保设备装上“智慧眼”,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磨浮车间电控系统植入“智能脑”,精准调控生产流程……随着这些创新改造逐步落地、持续优化,最终转化成100余万元的创效成果,而数字背后,是他1500余次维修任务中磨砺出的匠心与敏锐。 

传承者的 “星火” 接力赛 

2023年夏,从钳工班转岗至电工班的新学徒杨勇对着故障的阀门定位器抓耳挠腮。师傅韩金剑递过一本手写笔记本,从接线示意图到故障代码解析一应俱全。这是他花三个月整理的 “葵花宝典”。“当年师傅教我时,说电气工要眼里有设备,心里有责任。” 

比起手写笔记,更珍贵的是他的言传身教。在选矿厂数字实训中心,他拍摄的 4 部故障处理教学视频成了“网红教材”,镜头里他专注地演示着如何排查软启动器故障。 

“设备不会说话,但故障点会‘告状’,关键是要耐得住性子听。” 韩金剑的这句话,成了杨勇的“入行箴言”。 

杨勇记得那个闷热的午后,师傅带着他改造铅锌石灰阀门。从传感器选型到程序调试,师傅让他全程动手,只在关键处点拨。当电磁阀第一次实现自动加药时,这个 30岁的小伙子终于明白,师傅为何总说“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如今,杨勇已经能独立设计小型控制系统,而韩金剑的办公桌上,新的“传承”计划正在展开。 

韩金剑,那个五年前拿着电笔不知所措的“小白”,如今已是全国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在 “中国铝业杯” 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第七名,成为银山矿业建司以来的最好成绩获得者。但他更在意的,是徒弟的成长笔记和荣誉证书。 

“跟着跑”到“领着跑”,韩金剑的故事是一曲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赞歌。他用行动证明,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没有所谓的 “科班壁垒”,只有永不褪色的匠心;没有天生的“技术天才”,只有日复一日的深耕。当越来越多的“韩金剑”们扎根一线,那些在设备间闪烁的检修灯,终将汇聚成照亮高质量发展的熠熠华光。(吴轶婷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