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深耕冶炼二十载 甘将青春谱芳华——记贵冶全国劳模刘亮

2025-05-06 11:18:43.0 来源:总编室板块

在贵冶这座世界最好的现代化炼铜工厂,铜酸系统互为一体,交相辉映,并蒂绽放,不仅以年产百万吨铜单厂产能规模世界最大,而且也以年产195万硫酸在全球烟气制酸领域名列前茅 

日前,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殊荣的刘亮,正是贵冶硫酸车间负责人。 

入职以来,他扎根冶炼烟气制酸及废水处理生产一线,矢志探索创新,助推铜冶炼烟气制酸系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他的主导下,创新构建“铜酸协同管控”系统,首创大型二氧化硫风机变频改造,保障了闪速炉作业率、铜冶炼综合能耗指标世界第一;率先研发了全国首套汽车智能装酸系统,助力工厂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首创行业“三氧化二砷湿法连续氧化还原技术”,实现砷元素绿色无害化利用;摸索出“刘亮废酸硫化速测操作法”,实现废水超低排放。 

在助推江铜铜冶炼享誉行业的同时,刘亮也一步一个脚印,获得有色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成长为具有标杆示范效应的高技能人才、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扎根一线,在深耕细作中立报国之志 

 

贵冶作为国家“六五”期间成套引进项目,筹建伊始就肩负着“振兴中国铜工业”的国家使命。进入新时期,更加迫切希望后续者,秉承初心使命,发扬光大,接续荣光。 

2005年7月,大学毕业的刘亮进入贵冶。 

对他而言,既感到了无比的幸运,那就是至高的平台,意味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也感受了莫大的压力,那就是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 

步入工厂,热血沸腾的他,想干出一番事业。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一方面,现场星罗密布、盘根错节的管道,犹如进入工业迷宫,假若操作稍有不慎,将影响整个铜酸工序;另一方面,大学所学的化工理论知识和冶炼烟气领域最先进的现代化工艺如何结合,困难重重 

能行吗?沉重的压力迎面扑 

彼时,刘亮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技术要领,肩负起责任和使命。 

工作中,他乐此不倦穿梭在现场,每一根管道走向,每一个工艺参数,熟记于心工作之余,他放弃了怡然自得的休闲娱乐,天天泡在资料图纸中,埋头学习生产工艺,不懂就请教老师傅和车间领导,不会就查阅相关资料。 

用心付出,厚积薄发,让其在2011年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烟气制酸工)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荣誉鲜花赞誉接踵而至,刘亮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积累,只是迈出的第一步。唯有不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在积小成为大成中方能永葆行业的引领地位 

电除雾运行效率是影响成品酸质量的关键因素。刘亮带领团队,经过上百次反复摸索,攻克了电除雾放电制约硫酸产品品质的难题。 

冶炼生产烟气中含有氟杂质一直是制酸行业难以处理的问题,刘亮带领团队摸索出新型净化除氟技术,一举根除了氟元素影响产品质量的“老大难”问题。 

铜酸系统是贵冶铜冶炼生产的两大核心工序之一刘亮积极协同闪速炉、转炉、制酸工序开展攻关,成功开发出“铜酸协同管控”自动化控制系统,将铜酸系统作业率提升至99.81%,实现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如今,贵冶铜酸系统上下工序协同,冶炼生产高效顺行,闪速炉作业率等六项铜冶炼核心技术位列世界第一奠定坚实支撑。刘亮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践行了扎根基层、产业报国的铮铮誓言。 

敢为人先,在创新突破中展自强之姿 

 

作为成套引进设备技术的企业,“核心设备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始终是贵冶的时代命题。 

在这条无比艰难又别无选择的道路上,刘亮敢为人先,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创新执着,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之路。 

德国整套引进3K二氧化硫风机,是贵冶铜酸工序中的关键设备,也是工厂为数不多需要精心特护的“高精尖”司控设备。 

然而,在制酸工艺生产中,由于上游二氧化硫烟气输送的周期性波动,二氧化硫风机经常需要关小入口导叶开度,导致风机能效利用率偏低,能耗居高不下。 

“能否实施风机变频改造?” 

当刘亮他们将想法向外方厂家和盘托出时,得到的答复却是:绝无可能!没有先例!并义正词严警告:若要自行改造,后果自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气馁的刘亮,决定带领大家向行业“禁区”发起冲击。 

然而任何重大突破和成功,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轻松如愿,更何况受制外方技术封锁,没有工艺图纸,也没有技术参数,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事实上,他们的创新之路,也正是充满波折、历尽艰辛。 

从试车最初万事俱备、整装待发的满怀希望,到轴瓦意外烧毁后的心情低沉压抑,到紧急完成轴瓦修复和找到导致轴瓦过热问题的症结又重燃希望,再到实施两度更新改造后轴瓦温度仍居高不下的心情重跌谷底,刘亮和团队成员几乎不眠不休与时间赛跑,历时“三天两夜”,成功实现了变频风机的平稳试车运行。 

如今,实施变频改造后的风机,不仅运行平稳而且每年节电超2000万度并且还将该技术复制输出到铜陵有色、紫金铜业等国内企业,既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不菲的经济效益,也以节能技术的同步进步助推了中国烟气制酸行业高质量发展。 

践行初心,在勇于担当中树绿色之典 

 

在贵冶的铜冶炼生产工序中,硫酸车间既是承担制酸重任的生产车间,也是肩负绿色使命的环保车间。 

作为车间负责人,刘亮积极探索绿色冶炼技术,在废水废气废渣处置方面大胆突破,不仅助力贵冶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也为全行业“三废”处置树立了典范。 

离子液脱硫环保技术,是当今最先进的二氧化硫尾气处理技术之一,较国内同行业普遍采用的活性焦脱硫工艺,具有烟气回收效率高、工艺运行成本低、作业劳动强度小等诸多优势。 

在刘亮等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贵冶不仅率先实现了该技术的有色冶炼运用,掌控了该环保装置的设计、施工和深度运维“一条龙”核心能力;而且率先开发“废热回收+脱硫剂闪蒸再热”脱硫技术既实现了脱硫系统尾气SO2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也大幅降低了环保工序的蒸汽消耗,每年节省成本两千余万元并且还实现了该技术知识产权的同行业复制输出。 

在废水环保处理工艺技术提升上,刘亮和团队上下求索,矢志攻关,取得成果斐然。 

针对以往废酸环保处理反应终点判断滞后,导致排水指标不稳定的工艺流程短板,潜心钻研,摸索出具有简单快速、终点判断精准的废酸硫化终点速测操作法”,铜冶炼废水中铜砷浓度稳定在0.01mg/L以下,远优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该方法还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刘亮废酸硫化速测操作法”在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与此同时,刘亮通过与团队成员一道,在历经2000多组实验数据、600多个日夜的艰辛努力下,首创As2O3湿法连续氧化还原技术”,实现砷元素绿色回收利用既填补了国际上的技术空白,也让日本东予冶炼厂的“硫酸铜置换法”制砷成为历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刘亮和同事们以坚不可摧的“绿色担当”,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创造“金山银山”的同时,留住了“绿水青山”。 

培优育强,在言传身教中开满园之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刘亮看来,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真正的成功,一群人的成长方能将成功变为常态。 

近年来,刘亮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为契机,扎实发挥工作室“练兵场”“攻坚站”“孵化器”三大功能,厚积人才优势,迸发人才活力,为贵冶全面建设世界最好现代化炼铜工厂提供坚实支撑。 

在团队建设上,刘亮不仅自身倾囊相授,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实践帮助团队成员成长;而且还创新“师带徒”双选制度,即由徒弟和车间遴选的各个专门层面技术精英进行双向选择结对子,由师傅制订详细培养计划,工作室过程跟踪考核。 

在培育模式上,刘亮着力推行“三一模式”,即坚持聚焦生产瓶颈,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团队、培育一批人才,切实发挥了技术难题“攻坚站”的作用, 

硫酸车间每年产硫酸190余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烟气制酸生产基地。面对巨大硫酸产能,产品装载输送是个大问题。以往采用传统的人工手动装酸方式,既费时,又费力。 

生产的瓶颈难题,就是工作室的攻关课题。工作室领衔人刘亮,主动接过这块“硬骨头”,带领团队研发全国首套大型汽车智能装酸系统,实现车牌识别、鹤管对位、自动装酸、自动结算等“一站式”数智装酸作业,一举将汽车年装酸能力由30万吨提升至100万吨以上,并且将该技术复制到火车装酸工序,全面构建了安全、绿色、高效、稳定的“智慧装酸”新模式。 

近年工作室共完成创新项目60余项,培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有色行业技术能手1名、江西省技术能手6名。工作室2018年被授牌“江铜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实现了三级跳”。 

深耕冶炼二十载甘将青春谱芳华入职以来,刘亮个人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获有色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全国机冶建材行业优秀成果奖2项,主导参与的技术成果转化,每年创效达亿元。 

展望未来,刘亮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江铜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铜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肖翔